1. 首页
  2. 环境与社会
  3. bp与环境
  4. 研发项目
  5. 让科技圆能源清洁之梦—— 访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马丁•阿特肯斯博士

让科技圆能源清洁之梦 —— 访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马丁•阿特肯斯博士

“我很荣幸获得这个奖。能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特别是能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同事一起工作, 我感到非常高兴!”当马丁•阿特肯斯博士(Dr. Martin Atkins)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的会议厅里用中文表达自己获得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激动心情时,全场响起了掌声。而五年前,当他以bp集团技术专家的身份第一次来到位于中国大连考察项目的时候,自己从没有想过会在这个陌生但美丽的海滨城市创造出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化的一个奇迹。

能够获得中国国家级科学技术合作领域的最高荣誉,马丁•阿特肯斯博士将功劳归功于和他一起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进行“清洁能源 面向未来”的项目研究的整个团队。但作为bp公司在此项目中的协调人和主要负责人,他对于在推动中英两国之间的清洁能源技术合作以及与中国开展长期深入的清洁能源合作研究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

 

战略合作结硕果

2002年1月,bp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清洁能源 面向未来”的合作研发项目。这一被中国政府高度评价为“中英双方极具战略眼光”的十年合作项目计划在天然气和氢能等领域开展基础性研究,以推动中国在清洁能源发展和技术进步,满足国内中长期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在此合作项目下,“中科院-bp公司中国研究中心”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成立,这也成为bp公司的亚洲第一个研发中心。

 

作为一位化学工程学家,马丁博士长期从事催化及环境方面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在bp工作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更是在能源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开发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bp与中国合作的“清洁能源 面向未来”项目正式启动后,他就一直非常关注合作框架内各个课题的进展。2004年,马丁博士被任命为bp中国合作项目经理,带着促进双方在清洁能源应用开发项目开展新的合作的目标,他从欧洲来到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设立的项目研究中心工作,并定居在了大连。

 

通过过去三年的合作,中国科学院与bp公司在技术实施方面形成了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在他和团队的积极努力下,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底,bp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成功签署了“氢分离膜及其应用”与“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两个潜在经济效益巨大的重大合作开发项目。

 

同心协力创奇迹

将一个实验室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工业上可以稳定生产的工业化技术,实现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不仅仅需要科学家的刻苦攻关,还需要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经济评估人员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解决好产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目前,国内清洁能源研发的项目并不少,但是实现产业化的却寥寥无几,而大连物化所与bp公司合作的项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研发成果产业化,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马丁博士来大连物化所之前,大连化物所长期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开发新的催化剂及新的催化反应过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在成果的产业化方面不及大型能源项目经验丰富的bp公司。为了发挥双方的特长,加速应用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在马丁博士的组织与协调下,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解决了合作开发前期的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合作扫清了障碍。“可以说因为有了马丁博士这个‘润滑剂’,我们更容易和他们沟通,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合作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大连化物所参与合作项目的一名研究人员赞叹道。

 

在指导合作项目开展的同时,马丁博士还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并与这些跨国公司合作,马丁博士积极为大连化物所的研究人员联系到国外进修学习的机会。在他的帮助下,先后已有多位科研管理人员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西方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知识。“生活中的马丁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在国外学习的同事都多次被马丁邀请到他英国的家中做客,有一位同事还曾经在他的家中住过一个月。”马丁的秘书李红梅赞说。

 

的确,在短暂的采访时间里,马丁博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稳重热情。谈话过程中,他的脸上始终带着慈祥的笑容,就像一个邻家老者,平易随和。大大的瞳孔散发的光芒不那么犀利,却带着谦逊和充满探知欲的热诚。而这位年过百半的英国化学家对于未来更是充满了期待和向往。“氢分离膜技术可将合成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分离,这样既可获得高纯度、清洁的氢燃料,又可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集中起来,一方面注入油田提高采收率,另一方面采取碳埋存的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项世界领先的技术是bp和大连化物所共同开发的,一旦商业试验成功后,我们非常乐于将这项技术在中国进行集成技术转让,因为这是一项对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非常有利的技术。”

 

中国的明天会更蓝

科学精神的融合、科技成果的交流、科学智慧的凝聚是科技发展的动力,而肩负着这一责任的是来自不同国家、属于不同民族的科学家们。正如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6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颁奖典礼上所说,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马丁博士将能源应用领域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中国,对开拓科技交流渠道、推动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中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当之无愧。

 

“我已经喜欢上中国,喜欢上大连这个城市。” 马丁博士现在已经把夫人也接到了大连,让她也来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国家和城市。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中文语言水平,更便于了解中国的国情以在中国开展研究工作,马丁每周还要上一次中文课。荣获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对于马丁博士和他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认可和激励。在大连化物所的研究中心里,我们将继续看到马丁和他的团队成员为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辛勤工作,他们的努力也使我们更加相信:明天的天空将会更蓝!